三叉神经的周围血管性病变

来源:牙健网 时间:2023-09-28 14:39:42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三叉神经周围血管性病变是指三叉神经根周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可压迫三叉神经根或压迫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而引起三叉神经痛症状。多见于颅底动脉环的后部,即椎—基底动脉系统所组成的部分,可以是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参与供血。其中小脑前下动脉的动脉瘤和位于桥脑小脑角的动静脉畸形最常压迫三叉神经根而有三叉神经刺激症状或损害症状和体征。而海绵状血管瘤常位于硬脑膜外颅中窝底,较易压迫从圆孔和卵圆孔出颅的三叉神经第二、三支。

    由于血管性病变紧靠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首发症状可以是血管刺激或压迫三叉神经后根或半月神经节引起的患侧面部阵发性剧痛发作,类似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扳机点”,伴有面部浅感觉减退,同侧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咀嚼肌无力,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等。动脉瘤位于小脑前下动脉,可产生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表现为患侧耳聋、面瘫、Horner综合征、面部触觉缺失、对侧偏瘫、偏侧感觉障碍及患侧小脑体征。有时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和体征。全脑血管造影使三叉神经周围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诊断率有所提高,但海绵状血管瘤DSA多表现为无特征的乏血管病变,在动脉相很少能见到供血动脉和病理血管,在静脉相或窦相可见病灶部分染色。采用MRI及3D—TOFMRA等新技术能够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其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对发现血管性病变很有帮助。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MRI表现为T1和T2加权像出现低信号或无信号的血管流空现象,并可。见到不同时期的血栓信号影。而海绵状血管瘤在T1加权像呈等信号,在T2加权像或注射对比剂后呈均匀一致的高信号,常难以与脑膜瘤鉴别。

    三叉神经周围血管性病变的手术治疗:①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可采用小脑幕上下人路、乙状窦前岩骨入路或枕下乳突后入路,其中最佳的是乙状窦前岩骨人路,夹闭动脉瘤。②桥脑小脑角动静脉畸形,病变较小,颈细长者,宜选用一侧乳突后人路;病变较大,颈粗短者,可采用曲棍球棒形切口,显露桥脑小脑角。首先要显露和阻断供血动脉,——般先找到供血动脉的主于,再向远侧追随分离,找出供应AVM的动脉分支,在靠近畸形血管团处电凝并切断,保留主要的引流静脉。然后沿畸形血管团与颅神经及小脑表面的界面分离,直到将所有供血动脉和小的引流静脉全部游离切断,再将主要引流静脉切断,将病变全部切除。③颅中窝海绵状血管瘤,多采用额颞部人路,颞部骨瓣要低至颅中窝底。颅骨开窗后剪开硬脑膜,沿硬脑膜下进入并抬起颞叶显露出瘤体。由于肿瘤系由颅中窝底向上将硬脑膜顶起,其瘤壁实为硬脑膜。切开瘤壁后分块切除瘤体,力争全切。如病灶出血太多可行部分切除。因海绵状血管瘤对放射线敏感,术前放疗可使瘤体缩小,减少血运,利于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可清除部分残留的病灶。